孩子的未來你掌舵:選擇升學DIY的七大注意事項

現在是大學申請的季節, 美國十二年級的高中生們正忙著應對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挑戰, 準備著他們大學申請的資料。在這個繁忙瑣碎, 壓力山大的過程中,當然存在著許多令人困惑的地方。

最近我們的每週教育直播間參與者的提問除了一如既往的 ”上哪個高中?“, “AP 不 AP ?“, ”哪些夏令營最加分?“, ”超級推薦信能幫多少?“ 這類常見的問題外, 開始出現了許多 “XXX大學好不好?”, “申請哪個專業最容易“, ”我該不該早申?“ 就比較像熱鍋上的螞蟻在線等答案。

如果家長選擇自行處理孩子的大學申請,以美國學校高中顧問平均1比500個學生的比例來說,是不太可能提供任何個人支援。學生與家長先要列出一個完整的計劃, 設定目標和找出最明智的個人錄取策略, 以及注意這些事項:

  • 探索各個大學:美國有超過四千所大學,所以真的要花足時間研究各種大學的特點及錄取情況,以確保你知道你的孩子適合哪些學校, 不要盲目的跟著別人走, 或者先入為主地否定了一些學校。如果忽略了這一步,你的孩子可能會錯過最佳的機會。
  • 正確與適合的資訊:網路時代, 每個人動動手指都很容易取得資訊, 在我們的直播間中偶爾也會出現挺令人驚艷的高等提問,感覺提問者功課作了不少。然而外界資訊很多, 卻不能照單全收, 因為許多個人意見分享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片面看法, 更何況適合別人的不見得適合你,如同藥方不能亂用。
  • 掌握截止日期:為了確保學生按時完成申請,需要列出並遵循一個清晰的行動時間表,包括各種截止日期、標準化考試的備考、面試、師長推薦信和個人陳述的撰寫。如果沒有計劃表,很容易迷路而亂了陣腳。
  • 真誠的展現課外活動: 眾所周知現在美國大學極重視學生群體的多元性, 課外活動列表要以坦誠和真實的方式呈現,​​顯現出學生是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的人,而且對自己的熱情是真實的, 讓審核員能夠真正看見學生的個性和價值觀。
  • 個人陳述就是你的臉:個人陳述絕不是寫作比賽,而是展示學生的獨特性的機會,所以要確保它們生動且有吸引力。單調無特色的申請論文, 就算是文學極品也反而會降低入學機會,就像一個魚鉤掉落,讓一條大魚溜走一樣。
  • 財務資助申請:高額的大學學費,除了要慎選四年畢業率較高的大學就讀、提前計畫申請財務資助會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最終沒有獲得獎學金或財政援助,而需要自己支付更多的學費,會是一個潛在的家庭經濟風險。
  • 減輕壓力:重視教育, 期望有好的錄取結果, 家長無論幫不幫的上忙, 絕對不要增加學生無謂的壓力, 影響他們的學業和表現,甚至製造風暴,讓整個申請過程甚至家庭動盪不安。

總之,申請大學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家長和孩子們應該仔細考慮是否值得冒險自己處理,畢竟讀大學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投資, 是決定學生的起跑點, 一生一次的機會。祝福您教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