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規劃,不要這麼做!

當談到協助子女申請美國大學時,許多家長通常會聚焦在搜尋大學的錄取標準, 然後想盡辦法達標,這個邏輯其實跟美國大學尋找的獨特的優秀人才是不符合的.  父母的教育觀念有時很難被改變, 但是無論你怎麼想, 下面這四個做法會容易導致失敗:

盲從選擇定目標:

學生進入哪一所大學就讀不是像一次性紙巾那樣可以隨意拋棄, 更不是家長拿來在親友團中炫耀的虛榮品。它是一個需要謹慎考慮的重要選擇, 從大眾排名或表面訊息來判定一所學校是不是適合個人有時會太膚淺。

硬套流行教育模板:

各式社群媒體家長群所討論的馬路消息就肯定不會是只有你才知道的秘招配方, 連大學都知道那些範本,一堆AP課程,沒搭配性的獎項科研,模板式的申請文書, 大學也已經看膩了!能被頂尖大學青睞的大學申請資料是一種藝術, 不會是科學方程式。至於曲線救國跟低分逆襲的信息, 只會讓你更容易越走越歪。

抄襲他人的錄取案例:

學生成功名校錄取經驗分享是家長趨之若鶩的最熱門資訊, 但有智慧的家長不會讓子女變成“抄襲大王”,而會鼓勵他們找到自己的特色。頂尖大學近年極為強調多元化和獨特性,而不是一堆千篇一律的申請者。申請人必須發揮本身特性,做最好的自己, 才能在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直接造假捏造個人成就:

大部分的人在做出違反道德底線的事的時候, 當然都不會認為自己是錯的, 然而, 如果不是自己一步一腳印所獲得的成就是不真實。既使你周圍的人都在作弊也不代表你作弊就是對的。近年來美國大學因為申請資料造假與代寫而取消學生錄取, 甚至讀到一半被退學的例子比比皆是。何況, 學生一但作弊成功, 人生中過程中繼續作弊, 日後被抓, 可能就不是沒有書讀這麼簡單的事情了。

申請大學的準備過程充滿挑戰與變數,壓力無法避免。父母應該理性支持子女,確保他們有適當的方式來紓解壓力,例如參加運動、藝術活動,與專業顧問一起討論申請策略。不僅能減輕壓力,還適時的幫助孩子找到正確方向。升學道路上, 讓孩子能發光發亮的過程遠不止能讓他們進入頂尖學府,  這是一個能夠磨練孩子一生的寶貴經歷, 培養出他們一生中最大的亮點。這正是教育的寶貴機會!不僅是進入大學贏得競爭的途徑,也是一個磨練出光芒的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將在孩子一生中發揮重要作用。